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大力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助力交通强国建设,中国公路学会12月上旬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中国公路学会2025学术年会”,本次年会集学术交流、主题沙龙、专题会议、成果发布、奖赛活动、展览展示、项目观摩、会员服务、科学普及等于一体。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新质生产力引领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
二、会议时间和地点
会议时间:12月1-3日(1日报到)
会议地点:厦门国博会议中心(厦门市翔安区鸿江道468号)
代表住宿酒店:厦门伟尔酒店(厦门市湖里区护安路89号)
重要提醒:参加中国公路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和第五次理事会议、2025年全国公路学会工作研讨会的代表,学术年会报告专家及部分特邀嘉宾,统一入住厦门佰翔五通酒店。会务组另行通知。
三、会议日程安排
——12月1日
全天代表报到
报到地点:厦门伟尔酒店(厦门市湖里区护安路89号)
——12月2日上午
(一)开幕式
(二)主旨报告
1.公路生命线工程安全韧性提升——地灾防控AI大模型分析系统
报告人:何满潮 中国科学院院士、隧道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
2.关于“十五五”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报告人:刘 昕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
3.大型桥隧工程建造创新与实践——以厦金大桥为例
报告人:张建斌 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4.大城市交通系统智能计算与调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报告人:张晓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5.跨越亚得里亚的连心桥——佩列沙茨大桥的建设科技与中国智慧
报告人:霰建平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12月2日下午-3日上午
(一)学术论坛
议题一:交通新质生产力
平行论坛:AI驱动未来交通系统创新论坛
1.AI助力低空物流安全健康发展
报告人:靳 兵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
2.决策与博弈:AI驱动下的交通一体化协同控制
报告人:吕宜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3.构造公路应急预警的数据防护网
报告人:郑晓峰 广东省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和应急指挥中心主任
4.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新一代智慧交通探索实践
报告人:邵 源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5.AI赋能自主式交通系统构建与实践探索
报告人:孙 剑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系教授
6.低空经济全链洞察与趋势展望
报告人:伍雅琛 广州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
7.AI赋能公路交通安全应用与实践
报告人:熊剑平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圆桌会议:都市圈路空一体未来交通创新发展
平行论坛:“推飞行汽车上天,助低空经济落地”——低空经济赋能公路交通论坛
1.飞行汽车:低空经济赋能公路交通的新质生产力
报告人:张扬军 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从古今一体到路空一体
报告人:贺云翱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3.以路空一体立体交通廊道,促低空经济赋能公路交通
报告人:张晓璇 中国科协服务国家战略专项《低空经济赋能公路交通研究》课题执行负责人
4.建设路空一体立体交通网——助力四川省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报告人:罗晓勇 蜀道投资集团执行总监、蜀道交通服务集团董事长
5.综合立体交通视角的低空交通运输推进思路与重点
报告人:刘振国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副主任
6.低空物流“干-支-末”路空协同新组网模式体系建设
报告人:薛志刚 交通运输部第五届专家委员会(邮政组)专家委员、嘉兴南湖区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总工程师
7.“塔网”助力“路空一体”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报告人:康文杰 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平行论坛:人工智能赋能新质交通论坛
1.中交蓝翼大模型——赋能智慧交通与基建新未来
报告人:王 晶 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2.从多模态到全链路智能:构建赋能城市交通的认知与决策大模型
报告人:罗谌持 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
3.交通渐进式推理大模型:由“单一统计关联”到“多模态融合智能”
报告人:刘志远 东南大学教授
4.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视频分析在公路网运行监测中的应用与挑战
报告人:陈 宓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科技资源与技术交流研究中心信息资源研究室主任
5.百度人工智能赋能交通运输实践分享
报告人:韩国华 百度智能云交通业务部总经理
6.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行业双向赋能发展
报告人:马 飞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云计算部主任
7.人工智能与智能体在交通行业应用实践与思考
报告人:李 伟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议题二:品质工程建设与防灾减灾
平行论坛:长大桥梁创新设计与智能建造论坛
1.厦金大桥(厦门段)桥梁工程创新技术
报告人:孟凡超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交建原副总工程师
2.跨江越海桥梁拉吊索强韧性提升与数智化维养技术
报告人:王春生 长安大学教授
3.BBD——构筑工程智能体的数字基石
报告人:袁国平 北京跨世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4.智筑墩台・数领未来——大型跨海装配式桥梁墩台智能化预制出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报告人:潘 伟 全国水运工程建造大师,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5.大型水中沉井关键技术及进展
报告人:陈 鸣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6.海上悬索桥下部构造施工创新技术及应用
报告人:张志新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7.跨海大桥建造关键技术和展望
报告人:王东辉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平行论坛:数智赋能与绿色建造——隧道及地下工程创新发展论坛
1.天山胜利隧道智能建造创新与思考
报告人:张晟斌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2.复杂交通隧道火灾灾害防控技术研究
报告人:吴梦军 招商局交通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3.软岩隧道主动-让压支护理论及集成化装备研发与实践
报告人:汪 波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4.软弱夹层富水公路隧道灾变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
报告人:荣 耀 江西省交投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5.高原长大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实践
报告人:王帅帅 中交集团山区长大桥隧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
6.隧道建造机械化多工序集成技术在设备中的应用
报告人:邱成兵 四川新筑智能工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7.多源融合测量技术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应用探索
报告人:邓万军 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应用事业群总经理
平行论坛:高速公路灾害预警与应急防控论坛
1.西部山区交通廊道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与监测预警
报告人:许 强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
2.数智赋能公路安全应急与效能提升
报告人:汪水银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3.地灾预报AI大模型建设与“高速公路+气象”平台开发应用
报告人:李卫民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4.广东省高速公路边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技术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吴传海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专家
5.视频AI与逻辑推断融合的公路灾毁事件智能监测系统
报告人:符锌砂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6.边坡三维极限平衡分析计算理论
报告人:朱大勇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
7.新型智慧高速的研究、设计与实践
报告人:闫兴非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议题三: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平行论坛:智慧高速与数字化转型发展论坛
1.山区高速公路干线管控策略研究
报告人:陈礼彪 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有关思考
报告人:林荣杰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智慧公路室主任
3.深中通道智慧交通建设
报告人:马二顺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
4.高速公路交通状态感知与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报告人:李志斌 东南大学教授
5.大模型在交通行业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人:姬建岗 西安公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6.江苏省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探索实践
报告人:郭群峰 南京感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7.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检测与监测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报告人:余向华 福建省高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平行论坛:新材筑路·智装赋能——公路产业链创新论坛
1.南方湿热地区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应用
报告人:高晓影 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热拌超薄罩面若干关键问题思考与探讨
报告人:黄卫东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研究员
3.高速公路护栏安全韧性提升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报告人:陈智威 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4.隧道机械化高效建造成套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报告人:邓亨长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5.面向路桥隧韧性提升路用新材料研发与应用
报告人:张志祥 中路交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6.智能盾构建造技术与工程实践
报告人:吴玉礼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盾构(掘进)管理中心主任
7.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在装配式桥梁的应用研究
报告人:吴庆雄 福州大学“嘉锡学者”特聘教授、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平行论坛:交旅融合发展论坛
1.皖南交旅融合发展实践与探索
报告人:孙东根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2.海韵闽道——福建G228旅游公路建设理念与实践
报告人:朱祖科 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一级调研员
3.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的实践经验与体会
报告人:许湘华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
4.丝路驿站·古今交响——悬泉置遗址景区交旅融合项目的创新实践
报告人:刘 涛 甘肃新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肃路衍经济产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5.“十五五”交旅融合发展展望
报告人:孔亚平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环境中心主任
6.千里江山路、交旅新篇章——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G331)交旅融合探索与实践
报告人:胡冠南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
7.从“途经点”到“目的地”:海丝高速服务区交旅融合的福建实践与模式创新
报告人:卢湘枚 福建省高速公路经营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二)成果发布
《中国交通运输2024》发布
福建高速集团2025年科技成果发布
桥梁边坡灾害易感快速报警系统发布
深城交科学计算大模型发布
蓝翼大模型V2.0暨垂域模型发布
《飞行汽车百科全书》首发式
《交能融合数智化创新应用白皮书》
(三)主题沙龙
“路空协同·智领未来”低空经济沙龙
数智赋能,技术创新:多式联运驱动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沙龙
(四)奖赛活动
中国公路学会2025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活动
“招商交科杯”2025年大学生隧道与地下空间设计创新大赛现场总决赛暨颁奖活动
第一届“蓝翼杯”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应用大赛现场总决赛和颁奖活动
2025年度“天工杯”数字交通及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大赛颁奖活动
(五)专题会议
中国公路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八次常务理事会议、第五次理事会议
2025年全国公路学会工作研讨会
全国公路科普工作会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工作会议暨“十五五”公路交通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
中国公路学会路空一体交通分会成立会议
中国公路学会人工智能分会成立会议
(六)展览展示
会议同期举办公路交通科技创新成果展,设立福建省公路交通科技创新成果专题展区、厦门市公路交通科技创新成果专题展区、其他各省公路交通科技创新成果展区,将有100余家公路领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参展。
(七)项目观摩
观摩点位1:厦金大桥建设现场
观摩点位2:国道228交旅融合环东浪漫线示范点
四、报名与缴费
本次会议采用电子报名系统。请各位代表11月28日18:00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系统完成参会报名、注册缴费、酒店预定。

会议系统二维码
本次会议仅支持微信缴费,不支持银行汇款。会务费标准为:普通代表1800元/人,中国公路学会个人会员、福建省参会代表优惠价1600元/人。会务费发票由中国公路学会开具,会议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电子会务费发票发至代表在报名系统中填写的邮箱。住宿费发票由住宿酒店开具。
五、交通提示
因交通较为便利,本次会议不设接送站,请参会代表自行到会及返程。可参考以下交通信息:
厦门高崎机场-厦门伟尔酒店:3.9公里,车程12分钟。
厦门北站-厦门伟尔酒店:17公里,车程23分钟;厦门北站乘坐地铁1号线,在火炬园站换乘地铁3号线,在湖里创新园站下车,从3号口出,步行700米到酒店。
厦门站-厦门伟尔酒店,12公里,车程20分钟;在厦门站乘坐地铁3号线,在湖里创新园站下车,从3号口出,步行700米到酒店。
六、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中国公路学会
(二)支持单位
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学会、福建省公路学会、福建省交通学会、厦门市公路学会、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省滨海土木工程数字仿真重点实验室
(三)承办单位
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员会、中国公路学会路空一体交通分会(筹)、中国公路学会人工智能分会(筹)、福建省高速公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南湖区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南分局、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七、参会人员
(一)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领导及相关人员;
(二)交通运输管理、科研、设计、监理、质监、养护、施工企业相关人员;
(三)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科研与教学人员;
(四)中国公路学会常务理事、理事;
(五)全国各级公路学会以及中国公路学会会员;
(六)全国各省级公路学会科普工作负责人及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
(七)中国公路学会2025年度科学技术奖领奖代表;
(八)“招商交科杯”2025年全国大学生隧道与地下空间设计创新大赛领奖代表;
(九)2025年度“天工杯”数字交通及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大赛领奖代表;
(十)第一届“蓝翼杯”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应用大赛领奖代表;
(十一)新闻媒体记者等。
八、联系方式
(一)论坛、会议报名咨询
李 乾 010-64288678/15810215457
(二)展览展示咨询
张 琦 010-64288673/18810948113
(三)交通、食宿咨询
汪伟刚 010-64288670/18601229507
(四)会员身份咨询
秦爱梅 010-64288786/13426447071
(五)会议总体咨询
王 娜 010-64288790/13693661018
会议交流QQ群852185254,用于下载会议通知、专家课件及解答相关咨询,敬请加入。
中国公路学会
2025年10月30日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