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及专家:
根据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国公路学会系列标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已形成征求意见稿(附件1-6),该标准由六个部分构成,分别为第1部分 体系架构及总体要求、第2部分 状态关键因子采集、第3部分 表征数据库、第4部分 数字孪生平台、第5部分 交通运行状态与环境效应评价、第6部分 结构性能评价。
按照《中国公路学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及《中国公路学会标准制修订管理导则(试行)》要求,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各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自愿反馈。
《意见反馈表》(附件7)需于2025年2月22日前反馈至联系人,逾期未复函,将按照无异议处理。对于提出意见质量高的单位代表及个人,将邀请其作为专家参加送审稿评审会议。
编制过程及简介:《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于2024年3月立项并通过大纲评审。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1部分 体系架构及总体要求》主要总结并规范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的体系架构、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适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联系人:于文率
电 话:13145990956
邮 箱:szuwud@gmail.com
地 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
深圳大学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2部分 状态关键因子采集》主要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状态关键因子辨识方法和采集技术进行了规定,适用于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状态关键因子的采集。
联系人:吴建清
电 话:15865275372
邮 箱:jianqingwusdu@sdu.edu.cn
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
山东大学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3部分 表征数据库》根据道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多源异构数据模型的动态更新特点与互联协同需求的系统研究,基于数据转换、大规模多源模型高效集成交互以及数据分布协同与时域协同等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构建面向数字孪生业务应用场景的数据库的设计开发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联系人:韩杰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745号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4部分 数字孪生平台》主要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实际建设中的技术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支撑环境和安全、应用服务和运维等进行了规定。适用于指导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项目的设计、研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联系人:蒯希
电 话:13476134965
邮 箱:kuaixi@szu.edu.cn
地 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
深圳大学
《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5部分 交通运行状态与环境效应评价》指导和规范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交通运行状态和环境效应的运行、评价和管理工作,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降低排放水平,实现绿色交通发展制定本规范。
联系人:王卓
电 话:15129012498
邮 箱:wangz@sutpc.com
地 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西路深圳湾科技生态园9栋B座11楼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6部分 结构性能评价》主要规范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结构性能数字孪生模型的概念和范畴、构建方法、更新方法及其相应的结构性能评价方法,规定了日常运营和维护情况下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结构性能数字孪生模型的复用标准及编码要求。
联系人:王迎
电 话:15811813360
地 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城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附件1《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1部分 体系架构及总体要求》征求意见稿.pdf
附件2《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2部分 状态关键因子采集》征求意见稿.pdf
附件3《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3部分 表征数据库》征求意见稿.pdf
附件4《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4部分 数字孪生平台》征求意见稿.pdf
附件5《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5部分 交通运行状态与环境效应评价》征求意见稿.pdf
附件6《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 第6部分 结构性能评价》征求意见稿.pdf
附件7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技术指南》意见反馈表.doc
中国公路学会
2025年1月23日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