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韩亚楠主持召开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秘书处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审议通过《关于举办“中国交通文化大讲堂”的方案》,决定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共同举办首期“中国交通文化大讲堂”。
《国家文物局、交通运输部关于认真做好交通运输领域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文物行政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常态化文物保护管理合作机制,合力做好交通运输领域文物保护、环境风貌管控等工作,切实保护好其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10月下旬开始,谭鸿带领委员会常务委员李磊、赵光辉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赴上海、浙江湖州、江苏扬州开展田野调研。其间,古道课题组组长张道民也带队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相关机构开展深度交流。11月11日,青岛交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明亮,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于亮,青岛道路博物馆馆长刘增平到京与谭鸿、李磊及副秘书长潘永辉就积极推进中国交通文博场馆团标编制,进行了务实探讨并达成工作共识。贵州、河南等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响应通知要求,开展了交通文物普查和针对交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工作。
谭鸿在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指导市域交通遗址保护工作
古道课题组开展田野调查
在调研中,工作委员会认为:当前,由于对“优秀交通文化”的概念、内涵、要素和价值缺乏充分的研究和统一的认知,成为交通运输行业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工作部署的主要障碍。同时,在开展普查中,有些地区不够“接地气”,往往忽略了市域一级的交通遗迹遗存的普查。为此,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积极推进相关概念、知识、理念、方法的推广普及工作。
首期大讲堂已确认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化普主讲。授课对象为交通运输行业各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领导干部、交通文化从业人员。授课形式为线上+线下、公开加授权、学员+师生,并对清华大学及协办单位师生、员工开放。
贺云翱
陆化普
谭鸿要求努力培树“中国交通文化大讲堂”品牌,建立“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的长期合作机制,以清华园为主讲堂,与各省份相关部门、项目开展合作,不定期举办分讲堂活动,并在甘肃悬泉置综合体、扬州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等闻名世界的中国交通遗址开办直播分会场。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