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媒体记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隧道建设的核心重器“匠心一号”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顺利始发,标志着国内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全面进入隧道掘进施工阶段。
图片:搜狐网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位于在建常泰长江大桥下游约27千米,江阴长江大桥上游约5千米。
北起靖江公新公路,南至江阴芙蓉大道,全线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80千米/小时,全长约11.825千米,其中过江隧道段全长6445米,采用盾构隧道形式穿越长江。
隧道建设将刷新国内在建最大直径盾构隧道、国内承受最大水压水下隧道、国内最大开挖直径盾构机、国内在建最宽盾构隧道预制拼装口型件等“四个之最”。
图片:搜狐网
该隧道的建设将对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缓解江阴长江大桥交通压力,增强长江干线过江通道通行能力,促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以及跨江融合发展,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隧道直径大、水压高、距离长、多次下穿敏感建构筑物、不良地质掘进距离长等重难点,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组织中铁十四局、中交隧道局联合盾构机生产商广州海瑞克隧道机械有限公司、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匠心一号”“聚力一号”超大直径盾构机。
这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江苏省过江通道建设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将为打造交通强国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起到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
图片:搜狐网
此次首发的“匠心一号”盾构机最大开挖直径16.09米、全长165米、重达5100吨,针对性配备了智能化导向、智能化地质超前预报、刀具磨损光纤监测、盾尾间隙自动测量、管片上浮及收敛自动监测、高精度有害气体监测、同步双液注浆等多个智能化系统,保证盾构隧道施工“可视、可测、可控、可达”。
由于长江底部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变化大,盾构掘进需根据掌子面的地质情况,动态调整施工参数。
“匠心一号”在国内首次在盾构机上配备SSP-E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利用地震波遇到不同声阻抗介质时产生反射的原理,结合大功率地震波发射器和高灵敏接收器来探测盾构机掌子面前方10米—40米的地质状况,得到前方地质的三维图像。
同时,盾构机环向设置14个超前钻探孔,水平设置3个超前钻探孔,在拼装机上预留超前钻孔位置,SSP-E超前地质预报一旦提前探测到前方不良地质,可通过超前钻机对开挖面上方进行注浆加固,提前处理不良地质,极大降低隧道施工风险。
自动监测是盾构机实现智能化的前提,该盾构机配置了高精度有害气体监测系统、刀具光纤磨损检测系统,时刻掌握盾构机所处状态,为掘进参数调整提供可靠依据。针对项目地质中存在的有害气体,通过多项防爆措施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监测开挖仓、工作舱和盾构机上常压区域的有害气体浓度,如有害气体浓度超限,系统将自动激发报警并停机进入安全状态;针对盾构机刀具磨损问题,配备了刀具光纤磨损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反射其波长的实时变化,更加实时、精准、环保检测出刀具磨损量,保证盾构施工安全。
图片:紫牛新闻
“匠心一号”于10月12日在广州下线后,经过工厂内模块化拆解,水路陆路运输至江北始发井现场,经再组装、再调试,今天这台刀盘上涂装了长江江豚亲切友好笑脸的“巨无霸”顺利实现始发。它将带着隧道建设者高标准守护长江生态的时代责任和坚定决心,正式开启穿越长江之旅。
据悉,与“匠心一号”同日在常熟下线的“聚力一号”盾构机目前正在进行模块分解、运输和现场组装,预计2022年春节后始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
交通装备分会官方QQ群
▎资料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资料来源:搜狐网、紫牛新闻
▎本期编辑:黄超超
延伸阅读: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