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速公路绿化现状与启示
自20世纪70年代起,各国的公路绿化又逐渐开始以生态恢复为目标。70年代以后,国际道路会议将道路和环境问题作为一项重要议题来讨论。自2001年开始举行的国际生态和道路会议,每两年一次集中讨论与道路相关的各种生态问题。与此同时,道路生态学也在欧美各国蓬勃发展。纵观欧美各国在公路绿化中的发展演变,可知其绿化亦经历了从美化路域环境到重视生态恢复的转变。
国外高速公路的绿化理念
1.平等对待环境、生物与人
国外高速公路的绿化以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为主,综合考虑环境、生物、人三方面的关系,运用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弥补公路对生物生境的破坏,屏蔽公路给周围居民造成的视觉影响,为公路上的行驶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降低养护管理费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控制侵蚀;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公路污染源(路面雨水、汽车尾气、噪音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生物:控制外来物种的生长;恢复乡土植物的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适合的生境;结合工程措施,引导动物穿越公路。
(3)人:通过路旁净空带的设置、防风植物的种植和中央分隔带防眩植物的种植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提高公路沿线的视觉质量;结合原有林地和地形的处理,屏蔽公路对周围居民的视觉、听觉影响。
高速架设走廊目的要让动物自由穿行,这一设计理念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路与环境的冲突
2.注重景观设计师在公路的设计建造过程中的作用
以美国为例,美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开始营造通向各个公园的林荫大道,由于这些道路需要具备公园的一些特征,因此景观设计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工程师和景观设计师的合作成为林荫大道建设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逐渐转移到高速公路的设计建造中去。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景观设计师的作用曾被忽视,但到了20世纪中期,公路的景观与环境又一次受到重视,1967年,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成立了第一支由景观设计师领导的多学科设计队伍,负责设计巴尔的摩的I-83公路,此后成功的例子还包括西雅图I—5公路停车场的设计和科罗拉多州I—70公路的设计。
国外高速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
1.养护管理工作有着强大的政府支持
公路绿化的后期养护管理对于实现绿化设计的最终目标,纠正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引导公路两旁生态环境朝着良性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外十分重视公路绿化的后期养护管理环节。
例如,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下设的计划编制、环境保护及不动产研究办事处(HEP)就有专家专门针对公路旁植被的养护管理制定方针政策和编写各类工具书,指导全国的公路绿化管理机构开展工作。同时在美国也有着系统的公路绿化养护管理队伍,例如,华盛顿州将其高速公路系统划分为24个管理区域,每个区域有2~3个管理队负责483km的公路绿化管理,共有管理人员250名。
2.养护管理与绿化的设计施工紧密衔接
例如,新西兰在制定植物养护管理计划之前,首先根据设计施工阶段调查所得的植物资料和设计过程中人工种植的植物确定详细的植物名录,记录植被类型、分布范围和总体数量,以便确定养护管理的重点范围、工作量、时间表和管理费用。
3.养护管理以促进公路沿线生物的多样性为主要目标
促进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三方面的养护管理措施来实现:修剪、控制入侵性物种的生长和保护稀有物种。保护稀有物种的工作也是因为有了公路沿线详尽的植物资料而做得十分细致。例如,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中部有一种濒于灭绝的蓝蝶,其幼虫阶段需要依赖野生的蓝羽扇豆,而这种羽扇豆经常沿着公路边缘生长,极易受到公路养护管理的影响。
因此,每年在这种野生蓝羽扇豆生长的位置,都用树桩加以标识,通过对植物的保护性管理维持了蓝蝶的繁衍。
对于我国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的发展建议
1.完善相关的行业规范,并尽快制定针对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门规范,以详细而系统的原则和方法让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做到有章可依。
2.重视生态学、景观学在高速公路整体规划设计中的作用,让生态、景观和公路的规划同步进行,甚至做到生态先行,减小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逐步建立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减轻高速公路规划过程中地质勘探和植被资源调查的压力,并提高勘查的准确性。
4.以地理气候区域或行政区划为单位开展适合于公路绿化的乡土植被资源调查,并建立乡土植物苗圃,提高公路沿线乡土植物资源的利用。
5.转变公路绿化养护管理的理念,高速公路的绿化虽无法在绿化之初就实现“非养护”,也不应以城市的绿化养护模式来加以管理,而应引导其向着更生态、更自然、更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实现“生态性”的养护管理。
上一篇: